移动互联网时代,用户碎片化日趋明显,如何多屏融合*、多角度扩大覆盖人群?如何跨越时空限制直达消费者?如何高效连接品牌与消费者,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?要做到这些,首要条件是先找到“对”的人。这也是人群定向近两年颇为**的原因。
行为轨迹决定人群画像
通过行为特征了解人群属性是程序化广告投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没人会主动关注广告,人们只会关注他感兴趣的东西,但有时候这个东西恰恰就是广告本身”。充分挖掘“人”在广告传播链条中的,将广告交易模式中的资源聚焦点从“广告位”转变为“人”,给合适的人投放适合他的广告,有效提升广告效果和效率。
在数字媒体时代,数据和用户都具有充足的流动性,每一个人,TA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浏览行为、搜索行为、购物行为、广告点击以及移动设备地理轨迹等行为,通过移动设备ID都是可以被记录存储分析的。例如你浏览了某类商品之后,会发现很多页面都有类似商品的广告出现,我们发现互联网上很多广告跟你在网上的某些行为发生了关联。同一个广告位的广告内容,不再是千人一面,而是因人而异。人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,从而让广告主每一分钱都花在“刀刃”上。
数据整合形成人群标签
大数据固然很重要,但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。如何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呢?通过数据抓取技术、数据整合等技术采取以数据为主导的科学分析。基于对每一个用户的洞察,能看到每个行为轨迹背后所隐藏的具体信息,有目的性的进行信息的分类进而实现人群画像,形成用户人群标签。把每一个冰冷的数据,升级为可用的广告投放信息,为广告的投放奠定基础,这种被称为信息流广告投放